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工业保持高位增长,重点行业贡献突出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增幅较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
从重点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3.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3%。
从价格看,11月,矿产镍出厂价格11.32万元/吨,同比下降9.7%,环比下降3.3%;精炼铜出厂价格6.74万元/吨,同比增长11.4%,环比下降2.6%。
从产品产量看,十种有色金属产量94.98万吨,增长3.7%,其中黄金产量87.94吨,增长170%;白银产量1007.90吨,增长51.2%;镍产量16.94万吨,增长14.4%;铜产量75.83万吨,增长0.6%。
从企业效益看,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8.83亿元,资产负债率50.1%,营业收入利润率4%。
二、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房地产投资增势强劲
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增幅较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0%。全市民间投资下降38.5%,占全部投资比重28.1%。
从投资构成看,全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9.8%,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0.8%,其他费用投资下降38.4%。
从产业投资看,占全市投资比重5.2%的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9.6%,占全市投资比重68.7%的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5%,占全市投资比重26.1%的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3%。
从项目数量看,全市在库统计项目42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0个。新增统计入库项目166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3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56个,较上年同期增加5个;500-5000万元项目100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6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0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个。
三、消费市场仍显乏力,对外贸易较快增长
1-11月,全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21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较上月末回落0.2个百分点。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04亿元,增长2.9%;乡村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6亿元,下降29.6%。
从商品类值看,全市限额以上单位21个商品销(零)售类值中有15类商品销(零)售额呈正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5.9%,烟酒类增长28.1%;化妆品类增长1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7%,中西药品类增长3.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6%,汽车类增长18.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6.9%。
1-11月,全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82.87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4.3%,其中:进口172.29亿元,增长22.4%;出口10.57亿元,下降7.5%。
四、财政支出总体平稳,金融存贷支撑有力
1-11月,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84.33亿元,同比增长0.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35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5.08亿元,增长13.8%,其中: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教育等支出分别增长16.7%、7.1%和3.2%。
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7.45亿元,同比增长9.3%;各项贷款余额723.46亿元,增长32.7%,其中:短期贷款203.91亿元,增长39.2%;中长期贷款387.51亿元,增长39.5%;票据融资130.54亿元,增长8%。
五、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水平保持平稳
截至11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02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3%。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67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50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22亿元。
1-11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9%、医疗保健类上涨1.1%、衣着类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8%、居住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1%、食品烟酒类下降1.2%。
总体来看,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11月全市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经济持续回升面临诸多挑战。下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政策合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